1.取得的教学效果
(1)硬件建设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效果显著
近年来,实验中心积极探索近年来实验教学中心不断发展,已经具有Solidworks国际化助理工程师、Altium认证考试资质;实验室面积4324m2,实验台套数1366套,仪器设备总值近2400万元;与石大科技、科瑞油服、潍坊豪迈、国研电力等30余家公司建立长期联合培养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2)育人效果明显
近年来,在实验教学中心平台的培养和支持下,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170余项,获奖层次及数量突破历史最佳,共计获得国家级奖项6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30余项;省级奖项140余项,其中省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47项,二等奖50余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0余项。
(3)学科培养竞争力的优势增强
以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石油装备智能制造协同育人平台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课程,《EDA仿真与电子系统设计》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并推荐参加国家级评审,《数字化设计与仿真》课程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平台上线;“油气开发工艺与装备实验室”等获批东营市重点实验室3个,“东营市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工程实验室”获认定为东营市工程实验室。
2.示范作用
实验中心自成立以来,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1)校内示范作用
中心主任和实验教师紧密团结,共同商讨实验中心的教学模式、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定期就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和不足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探索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上下一心、团结合作的教研精神在校内起到了向良、向好的精神示范作用,也对校内其它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教学模式的制定等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校企合作的示范效应
实验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如和胜利油田、石化设备生产企业、农业机械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企业对于学校人才“定向”培养的要求通过实验中心实践教学方案的方式传递到教模式的制定上,实验中心培养的学生通过企业得到检验。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可为其它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范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