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类别: 工学 代码:080601
专业涵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致力于电能的生产、传输、变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本专业的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信息与能量相结合,属于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型专业。学校本专业主要培养了解石油石化生产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电气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电力系统和电力拖动的分析和设计、电气设备运行及维护、自动控制、实验分析、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
特色优势:
本专业具有鲜明的石油石化特色,于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清洁能源发电技术,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增设了新能源发电等课程。通过软件和硬件建设,使本专业形成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兼顾的专业特色。
办学条件:
1.师资情况
按照省级教学团队建设标准组织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从团队组成、学科带头人、教学工作、教学研究、运行和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以突出教学团队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教学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目标,打造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本专业目前在职专任教师共1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教师占比100%,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比46%,45岁以下的教师比44%,其中双师型教师9人,占比69%。
2、实践教学条件
实验教学方面:目前本专业现有9个专业教学实验室,专业各门课程必修实验项目开出率100%,除此之外,学院设有专门毕业设计室、科研创新实验室,能满足本科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的需要,并建有Altium Designer认证考试中心。
实践教学方面:校内实践基地有工程训练中心,校外实践单位,与中石大蓝天、万海集团、广域科技、汉德自动化等十余家企业建立长期联合培养合作关系,能有效地开展教学、生产和社会服务工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主要成果:
1.教科研成果
近5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承担各类教科研项目约50项,发表高质量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目前建设有《模拟电子技术》山东省精品课程1门;《EDA仿真与电子系统设计》《电工电子学》山东省一流课程2门。
2.人才培养成效
近5年,本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平均达95%以上,为社会输送人才1000余人。在学科竞赛方面,通过构建金字塔式竞赛体系,强化高水平竞赛引导,提高竞赛支持力度,成果显著。共参加省级以上竞赛70余次,共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级奖项50余项。共立项大创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0项,校级30余项。学生通过大创项目的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团队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升学方面,近五年共有100余名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
主干课程: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力工程、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培养目标:
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电气工程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深厚家国情怀、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电气工程学科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团队协作、终身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国际视野,能够胜任电力系统、电气控制、新能源等领域开发、设计、施工、运维、评价、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气工程、自动控制、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各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技术开发、装备制造、生产过程的运行与控制、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涵盖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等。
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就业范围相当广泛,只要是“带电”和“用电”的企业都需要本专业人才。
学校地处山东省东营市,是国家大型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石油的开采、储存、运输过程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就业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