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东营网:油地校融合发展“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征文|让青年一代在融合发展中同心同行

作者:范飞 时间:2021-09-30 点击数: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肩负起团结带领青年为党的事业奋斗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是城市亮丽的名片,创新的平台,人才的后盾,高校与城市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如何进一步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校地共青团“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满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笔者认为,应当围绕思想引领、创新创业、科技文化、公益服务等领域,打造“党政肯定、青年满意、社会认可”的工作品牌,实现校地共青团深度共建融合,为实现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从当前共青团事业发展情况看,校地共青团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团的十八大以来,“全团抓学校”的意识,“全团重校”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从基本特点看,共青团工作对象最集中的在高校,工作力量最主要的在高校,工作最有利的时期也在高校。从组织基础看,高校共青团整体活力较强,组织体系健全,团员整体素质较好,更有条件为破解难题、深化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探索和经验。从工作的影响来看,高校共青团居于全团工作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高校团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其他领域团的工作,抓好高校共青团工作,就稳住了共青团的基础。可以说,只要高校团的工作做好了,就能够带动全市共青团各个战线工作水平的提高。

从工作机构上,建议成立由团市委、高校团委负责人为成员的东营市校地共青团融合发展工程工作专班。在工作内容上,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思政教育工作室,聚焦主业抓引领。调动各学校青年教职员工、学生会力量,开展“青年论坛”“新时代青年说”等主题鲜明、感染力强、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支部、进团课、进社团、进网络。推进思想工作产品化战略,组织线上线下一体化活动,创作推广一批快闪、微电影、手绘、动漫等正能量作品。

二是建设创新创业工作室,创新创业聚人才。围绕助力“招才引智”,发挥校地团委“纽带”作用,帮助企业引进千人计划、泰山学者、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为地方与高校科研院所政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为校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发挥共青团“桥梁”的作用,推进“青鸟计划·就选东营”工作,引导优秀大学生留东就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活动,通过“创青春”“挑战杯”等大赛挖掘培育一批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典型,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才良好氛围。加强与职能部门、胜利油田、民营企业、孵化基地等的沟通联系和对接合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法律、信息、技术、资金、阵地等服务,推动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

三是建设公益服务工作室,志愿服务亮风采。围绕乡村振兴、扶老助残、关爱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文明城市建设等领域,打造符合东营发展需要、贴近青年学生特点的志愿服务品牌。打造“爱在东营”公益服务品牌,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整合专业师资力量,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培训,着力建设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专业化青年志愿者队伍。组织全市高校大学生参与我市各类赛会、展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做好大型赛事、展会的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探索建立志愿服务信息管理体系、回馈体系和保障体系,提升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四是建设校地文化工作室,文化引领促振兴。围绕校地文化之间的互通交融,组织策划全市高校文化活动,打造精品活动项目,开展高校文化活动进社区、进企业等。发挥高校专业优势,组织青年师生常态化开展科技、卫生、文化进基层一线活动,引导激励青年师生积极参与城市建设、油田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组织关工委、各界青年社团等走进高校开展讲好“东营故事”“油田故事”活动,让广大学子了解东营、爱上东营。总之,新形势下的校地共青团共建工作,地方团委有需求,高校团委有资源,双方合作潜力巨大。校地双方应出实招、下实功,推进校地资源“双向衔接”,努力实现“优势叠加”,构建校地共青团工作更加开放、互动、共赢的新格局,让青年一代在融合发展中同心同行,为实现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报道链接:http://news.dongyingnews.cn/system/2021/09/29/010757562.shtml

版权所有: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271号 邮编:257061

E-mail:jxykzgcxy@sdipct.edu.cn

联系电话:0546-7396231

 

鲁ICP备20220115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