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科研机构 > 正文

电力及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所

作者: 时间:2024-12-08 点击数: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电力及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所为新组建的科研机构,由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教师与技术带头人专家团队构成,机构负责人为王铭副教授。机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向:

  • 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方向

     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将电力生成(源)、输配电(网)、用电(荷)和电能存储(储)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系统效率的最大化和能源利用的优化。这种一体化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也为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可靠性供电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多能互补作为一种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不同能源形式,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多能互补策略致力于实现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碳排放的显著降低。这种策略涉及将不同类型的能源资源,例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的优化配置,实现能源的最优化利用。多能互补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在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情况下,对于平衡和稳定电力系统至关重要。本研究所探索在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如何有效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以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 新能源电力系统保护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各环节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新型电力系统的惯性逐步降低,系统安全稳定裕度受限,快速可靠切除故障有利于提升系统整体稳定性。同时,弱支撑、低抗扰的特点也导致故障响应过程非线性显著增强,大量电力电子设备接入导致新型电力系统故障特征发生深刻变化,对传统基于同步机特性的继电保护原理适应性产生深刻影响。现有继电保护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故障特征认知难、故障特征认知难。本研究所立足电网发展现状与趋势,从新型电力系统的故障特征与规律认知、保护边界及性能提升、不依赖源特性的继电保护、电力电子主动支撑的控保协调技术等方面,对新能源电力系统进行研究。


版权所有: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网站维护: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500号 邮编:257061

E-mail:2016030@sdipct.edu.cn

联系电话:0546-7390766

 

鲁ICP备2022011533号-1